10月15日,自然資源部發布了《中國礦產(chan) 資源報告(2024)》(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我國油氣和非油氣礦產(chan) 地質勘查投資均連續三年實現正增長,2023年新發現礦產(chan) 地124處。
《報告》著重介紹了2023年以來我國在地質礦產(chan) 調查評價(jia) 、礦產(chan) 資源勘查開發、礦山生態修複、綠色礦山建設等方麵的新進展,礦產(chan) 資源政策法規新變化,礦產(chan) 資源管理等方麵的新舉(ju) 措,科技創新等方麵的新動態,以及“一帶一路”國際地質礦產(chan) 合作的新成果。
《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底,全國已發現173種礦產(chan) ,其中能源礦產(chan) 13種、金屬礦產(chan) 59種、非金屬礦產(chan) 95種、水氣礦產(chan) 6種。2023年,我國油氣勘查在塔裏木、準噶爾、渤海灣等大型含油氣盆地的新層係、新類型和新區帶獲得重大突破,非油氣礦產(chan) 勘查中煤、銅、金、鋰、磷等取得重大進展。
2023年,我國基礎地質調查工作程度進一步提高,重要礦產(chan) 資源調查評價(jia) 取得新進展。1∶5 萬(wan) 區域地質調查工作程度提高到46.1%,1∶5萬(wan) 礦產(chan) 地質調查圈定找礦靶區96處,完成全國地下水資源年度評價(jia) 和儲(chu) 存變化量調查,持續推進海域基礎地質調查、礦產(chan) 資源調查以及大洋地質調查等工作。
采礦業(ye) 固定資產(chan) 投資連續三年正增長,主要礦產(chan) 品供給穩中有升,能源產(chan) 量創曆史新高。我國能源消費結構持續優(you) 化,2013年~2023 年,我國煤炭消費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中的比重從(cong) 67.4%下降至55.3%,清潔能源占比從(cong) 10.2%提高到17.9%;礦產(chan) 資源節約集約與(yu) 綜合利用穩步推進。
礦山生態修複統籌實施,綠色發展加快推進。我國完善礦山生態修複工作機製,加大中央財政支持力度,以示範工程為(wei) 引領推動“十四五”曆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複,統籌實施重點工程;加強礦山生態修複調查監測評價(jia) 體(ti) 係建設,發布礦山生態修複典型案例;加強綠色勘查裝備應用示範,加快推動綠色低碳先進適用技術應用。
礦產(chan) 資源法律法規與(yu) 管理製度進一步完善。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第十次會(hui) 議對《礦產(chan) 資源法(修訂草案)》二審稿進行了審議。我國完善了綠色礦山建設工作機製,建立常態化的礦產(chan) 資源開發利用水平調查評估製度;規範礦業(ye) 權人勘查開采活動事中事後監管;進一步明確相關(guan) 法律責任,營造公平競爭(zheng) 的市場環境。
礦產(chan) 資源管理水平持續提升。我國完成“十四五”全國礦產(chan) 資源規劃實施中期評估;加強地質勘查活動監督管理,強化地質勘查安全生產(chan) ;持續加強質量監控,做好礦產(chan) 資源儲(chu) 量統計和礦產(chan) 資源儲(chu) 量評審備案工作;持續推進礦業(ye) 權人勘查開采信息公示、“雙隨機、一公開”抽查檢查和信用管理工作;深入推進地質資料集成研究與(yu) 共享利用,全麵開展地質資料網絡訂單服務,持續提升社會(hui) 服務水平;積極探索建立古生物化石監管合力,完成國家級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集中產(chan) 地評估。
礦產(chan) 資源領域科技成果顯著,產(chan) 出了一批重要成果。我國積極推動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國家科技計劃項目實施,區域成礦找礦理論及關(guan) 鍵技術裝備研發不斷取得新突破,新發布實施了地質礦產(chan) 領域國家標準10項、行業(ye) 標準59項。
同時,我國繼續通過多種方式開展礦產(chan) 資源領域國際交流合作,積極保持與(yu) 有關(guan) 能源資源國家、國際組織的聯係,通過中國國際礦業(ye) 大會(hui) 等國際交流平台,推進地質礦產(chan) 領域務實合作,進一步夯實友好合作關(guan) 係。(中國自然資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