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礦山,美麗中國的別樣風采
發表時間 :2023-11-06 來源:米兰体育官方网页
曾經裸露的礦山用地,如今已是一片綠意盎然……在2023年中國國際礦業大會期間召開的綠色礦山發展論壇上,遼寧省自然資源廳礦產資源保護監督處處長吳海展示出的礦山修複對比圖,引起了參會者的讚歎。
綠色礦山建設從“要我建”到“我要建”,已實現了從理念到行動、從“試點探索”到“全麵推進”的質的飛躍。《中國礦產資源報告2023》顯示,截至2022年底,我國共建成國家級綠色礦山1100餘家。
礦業領域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動實踐
“綠色礦山建設在改善礦業形象、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保護礦區環境、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構建和諧礦區等方麵都發揮了積極作用,是礦業領域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動實踐。”中國自然資源經濟研究院礦業綠色發展研究所所長楊繁在論壇上表示。
綠色礦山發展的曆程可分為實踐探索、試點任務、整體推進三個階段。在浙江湖州率先開展綠色礦山實踐探索之後,2018年“第二輪全國礦產資源規劃”首次明確發展綠色礦業的整體要求。2010年原國土資源部發布了礦山試點任務,分四批開展了661家國家級綠色礦山的試點工作。2017年,六部委印發的《關於加快綠色礦山建設的實施意見》明確了綠色礦山建設的總體要求、目標任務,整體推進綠色礦山的建設。
楊繁表示,經過各地的積極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已經取得積極進展。
一是管理製度不斷完善
安徽、江西、甘肅等12個省區(市)印發了由省級人民政府或者多個廳局委辦聯合起草的《綠色礦山管理辦法》;浙江湖州、安徽池州、山東東營等市縣也印發出台了市縣級的綠色礦山建設管理辦法。
二是標準體係更加健全
2018年,自然資源部公布實施了《非金屬行業綠色礦山建設規範》等9項規範綠色礦山建設的行業標準,各部門地方按照行業標準的要求,持續推進了相關標準的發布,17個省區市發布了70餘項綠色礦山建設或考核評分的標準。
三是監督管理不斷強化
2022年,自然資源部部署開展了質量“回頭看”,2023年部署開展了年度綠色礦山核查工作,在“回頭看”的基礎上做好常態化的監管,各地紛紛完善綠色礦山監管的管理製度體係。
四是形成綠色礦山建設的新格局
通過2019年、2020年自然資源部連續兩年組織國家級綠色礦山的遴選,分別將1200餘家礦山納入全國綠色礦山名錄。
促進礦業轉型升級和綠色發展
“截至目前,遼寧省又有113個礦山完成了創建和自評估,超全年建設計劃13個。其中,47個已納入省級綠色礦山項目庫;32個礦山通過省級核查正在履行公示入庫程序;34個處於核查整改中,計劃於11月20日前完成整改後入庫。預計今年將再次超額完成年度建設任務。”對於遼寧省綠色礦山建設,吳海自豪地說。
目前,建設綠色礦山已經成為地方政府管理部門、礦山企業、行業協會的普遍共識,綠色礦山建設有力促進了礦業轉型升級和綠色發展。
綠色礦山建設促進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水平明顯提高。2020年,煤矸石綜合利用率達到73%,礦井水綜合利用率達到79%,礦產綜合利用水平明顯提高。
綠色礦山建設促進礦山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堅持邊開采、邊治理、邊恢複的原則,嚴格落實礦山環境恢複和複墾方案,加強礦區生態環境恢複治理。同時,注重將礦區生態係統納入區域生態係統整體考慮,促進區域生態係統的良性發展。江蘇省徐州市以“礦地融合”的理念推進潘安湖采煤塌陷區的生態修複,推進產業轉型和鄉村振興。山東省鄒城市將生態修複與產業發展統一規劃,實現了區域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綠色礦山建設促進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在2022年底,自然資源部遴選317項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先進適用技術進行推廣,在自然資源領域形成328項技術標準,獲得國家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1521項,科技獎585項,建立國家重點實驗室10個,建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9個。全國已累計建成智能化開采工作麵1043個,智能化掘進工作麵1277個,涵蓋煤礦產能6.2億噸/年。
綠色礦山建設促進礦地和諧發展成效顯著。綠色礦山建設在鄉村振興、解決就業、基礎設施改善等方麵發揮積極作用,促進礦地和諧發展,真正實現開發一方資源、造福一方百姓。浙江交通集團普新礦業高標準規劃建設道路,使礦產運輸通道與便民利民有機結合。
綠色礦山建設發展展望
新發展階段對綠色礦山建設提出了新要求。楊繁表示,一是綠色礦山建設的力度要進一步加強,同時推動綠色礦山建設的體量擴展,助力美麗中國建設;二是將“雙碳”目標的減碳減排工作納入綠色礦山建設的重要工作內容;三是進一步發揮科技創新對綠色礦山建設的推動作用,加強綠色低碳技術工藝裝備的升級改造,推動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四是進一步強化激勵約束手段,進一步完善綠色礦山建設的相關機製體製。(中國礦業報)
綠色礦山建設從“要我建”到“我要建”,已實現了從理念到行動、從“試點探索”到“全麵推進”的質的飛躍。《中國礦產資源報告2023》顯示,截至2022年底,我國共建成國家級綠色礦山1100餘家。
礦業領域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動實踐
“綠色礦山建設在改善礦業形象、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保護礦區環境、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構建和諧礦區等方麵都發揮了積極作用,是礦業領域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動實踐。”中國自然資源經濟研究院礦業綠色發展研究所所長楊繁在論壇上表示。
綠色礦山發展的曆程可分為實踐探索、試點任務、整體推進三個階段。在浙江湖州率先開展綠色礦山實踐探索之後,2018年“第二輪全國礦產資源規劃”首次明確發展綠色礦業的整體要求。2010年原國土資源部發布了礦山試點任務,分四批開展了661家國家級綠色礦山的試點工作。2017年,六部委印發的《關於加快綠色礦山建設的實施意見》明確了綠色礦山建設的總體要求、目標任務,整體推進綠色礦山的建設。
楊繁表示,經過各地的積極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已經取得積極進展。
一是管理製度不斷完善
安徽、江西、甘肅等12個省區(市)印發了由省級人民政府或者多個廳局委辦聯合起草的《綠色礦山管理辦法》;浙江湖州、安徽池州、山東東營等市縣也印發出台了市縣級的綠色礦山建設管理辦法。
二是標準體係更加健全
2018年,自然資源部公布實施了《非金屬行業綠色礦山建設規範》等9項規範綠色礦山建設的行業標準,各部門地方按照行業標準的要求,持續推進了相關標準的發布,17個省區市發布了70餘項綠色礦山建設或考核評分的標準。
三是監督管理不斷強化
2022年,自然資源部部署開展了質量“回頭看”,2023年部署開展了年度綠色礦山核查工作,在“回頭看”的基礎上做好常態化的監管,各地紛紛完善綠色礦山監管的管理製度體係。
四是形成綠色礦山建設的新格局
通過2019年、2020年自然資源部連續兩年組織國家級綠色礦山的遴選,分別將1200餘家礦山納入全國綠色礦山名錄。
促進礦業轉型升級和綠色發展
“截至目前,遼寧省又有113個礦山完成了創建和自評估,超全年建設計劃13個。其中,47個已納入省級綠色礦山項目庫;32個礦山通過省級核查正在履行公示入庫程序;34個處於核查整改中,計劃於11月20日前完成整改後入庫。預計今年將再次超額完成年度建設任務。”對於遼寧省綠色礦山建設,吳海自豪地說。
目前,建設綠色礦山已經成為地方政府管理部門、礦山企業、行業協會的普遍共識,綠色礦山建設有力促進了礦業轉型升級和綠色發展。
綠色礦山建設促進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水平明顯提高。2020年,煤矸石綜合利用率達到73%,礦井水綜合利用率達到79%,礦產綜合利用水平明顯提高。
綠色礦山建設促進礦山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堅持邊開采、邊治理、邊恢複的原則,嚴格落實礦山環境恢複和複墾方案,加強礦區生態環境恢複治理。同時,注重將礦區生態係統納入區域生態係統整體考慮,促進區域生態係統的良性發展。江蘇省徐州市以“礦地融合”的理念推進潘安湖采煤塌陷區的生態修複,推進產業轉型和鄉村振興。山東省鄒城市將生態修複與產業發展統一規劃,實現了區域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綠色礦山建設促進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在2022年底,自然資源部遴選317項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先進適用技術進行推廣,在自然資源領域形成328項技術標準,獲得國家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1521項,科技獎585項,建立國家重點實驗室10個,建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9個。全國已累計建成智能化開采工作麵1043個,智能化掘進工作麵1277個,涵蓋煤礦產能6.2億噸/年。
綠色礦山建設促進礦地和諧發展成效顯著。綠色礦山建設在鄉村振興、解決就業、基礎設施改善等方麵發揮積極作用,促進礦地和諧發展,真正實現開發一方資源、造福一方百姓。浙江交通集團普新礦業高標準規劃建設道路,使礦產運輸通道與便民利民有機結合。
綠色礦山建設發展展望
新發展階段對綠色礦山建設提出了新要求。楊繁表示,一是綠色礦山建設的力度要進一步加強,同時推動綠色礦山建設的體量擴展,助力美麗中國建設;二是將“雙碳”目標的減碳減排工作納入綠色礦山建設的重要工作內容;三是進一步發揮科技創新對綠色礦山建設的推動作用,加強綠色低碳技術工藝裝備的升級改造,推動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四是進一步強化激勵約束手段,進一步完善綠色礦山建設的相關機製體製。(中國礦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