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麵不佳 “銅博士”再顯落魄
發表時間 :2016-11-21 來源:證券報
上周,國內外銅價衝高後震蕩回落。而此前,倫銅、滬銅雙雙大漲,沉寂了許久的“銅博士”一飛衝天,擺脫了“落魄銅”的稱號。不過,上周短暫騰飛的滬銅再度回落,滬銅1701合約上周五收於43810元/噸,當日跌330元。
南華期貨金屬分析師方森宇認為,銅價反彈的主要原因有三方麵。一是工業品價值窪地。今年1月至10月底,國內工業品市場主力期貨合約中,滬銅上漲不足8%,滬鋁超過30%,滬鋅接近50%,塑料、PP超過25%,螺紋鋼、鐵礦石漲幅在50%左右,焦煤焦炭更是超過130%。在眾多主要工業品中,滬銅的價值窪地凸顯。二是國內資金推動。正是由於滬銅的價值窪地凸顯,引起投機資金的關注。上周平均持倉量在55.4萬手,較前一周48.4萬手增長了近15%,名義資金增量超過300億,同時上周平均成交量97.2萬手,是前一周的2.4倍。三是人民幣破6.8,仍然有繼續貶值的壓力,也為銅價推波助瀾。上周滬銅漲幅超過17%,而倫銅漲幅卻不到10%,期間也給國內外套利交易者提供了絕佳的套利機會。
卓創資訊分析師李曉東補充指出,造成銅市大漲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一是最近公布的經濟數據都顯示國內經濟處於企穩階段,並且人民幣貶值對進口商品造成利好影響。二是銅相對於其他黑色有色金屬處於一個補漲階段。三是美國大選特朗普上台後關於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的政策加大大宗商品需求,帶動了全球基本市場的上漲。
“不過從基本麵上來看,世界金屬統計局報告顯示,2016年1-8月全球銅市場供應過剩9萬噸,因此供求端的失衡會成為銅價上行的阻力。下遊終端方麵,銅價上漲嚴重偏離前期訂單價格,采購幾近停滯,下遊消費商受傷嚴重,高銅價下遊的消化能力不足。盡管宏觀利好因素頗多,但供需決定價格最終會讓銅價回歸理性。預計11月下旬滬銅會高位震蕩,維持44000元/噸-46000元/噸。”李曉東說。
據了解,現貨方麵,銅下遊觀望居多,市場交投較為淡靜,供大於求現象明顯。
“因為目前銅金屬沒有基本麵支撐,中長期資金不敢接盤進入;短期投機資金見好就收。如果後期滬銅沒有相應利好繼續支撐,市場或將重回基本麵。不過這種資金湧動帶來的溢出效應或許將會在明年逐步體現,國內PPI已經迎來拐點,銅精礦供應過剩的影響逐步弱化,導致投資者對滬銅整體價格預期的重心會逐步上移。”方森宇說。
中州期貨分析師於青認為,從盤麵來看,雖然期銅高位回落,但總體而言表現仍較為堅挺。結合宏觀麵和供需基本麵來看,市場樂觀情緒上升,中美基建項目投資擴大,提振基本金屬需求預期,但前期漲勢過快,近期期銅上漲動能不足顯現。建議投資者多單少量持有,穩健投資者逢高減持,未入場者短線參與,關注45000元/噸的支撐力度。
下一篇: 采暖季開啟 內蒙古煤炭價格上漲回歸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