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wei) 重要的戰略小金屬,鎢行業(ye) 正迎來新一輪上漲周期。
11月20日,章源鎢業(ye) 發布2024年11月份下半月長單采購報價(jia) ,55%黑鎢精礦14.20萬(wan) 元/標噸,55%白鎢精礦14.10萬(wan) 元/標噸,仲鎢酸銨(國標零級)21.10萬(wan) 元/噸,即將接近曆史高位。三個(ge) 品種較11月份上半月長單采購報價(jia) 均上調0.25萬(wan) 元/噸。
而近日廣東(dong) 翔鷺鎢業(ye) 發布的2024年11月份長單采購現金定價(jia) 分別為(wei) :55%黑鎢精礦14.05萬(wan) 元/標噸,較上輪報價(jia) 上調0.2萬(wan) 元/標噸;55%白鎢精礦13.95萬(wan) 元/標噸,較上輪報價(jia) 上調0.1萬(wan) 元/標噸;APT20.95萬(wan) 元/噸,較上輪報價(jia) 上調0.3萬(wan) 元/標噸。
“原料供應趨緊的情況一直存在,供給緊缺的基本麵驅動了鎢價(jia) 上行。”有業(ye) 內(nei) 人士向記者透露。
“在今年5月份時,鎢精礦的價(jia) 格已經突破了15萬(wan) 元/噸,較年初上漲超過25%,價(jia) 格直接衝(chong) 到了近十年新高。”清暉智庫創始人宋清輝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6月份至7月份,因下遊需求負反饋,鎢價(jia) 回調至12.9萬(wan) 元/噸並企穩,隨後又開始震蕩上行。”
據了解,為(wei) 保護和合理開發優(you) 勢礦產(chan) 資源,按照保護性開采特定礦種管理相關(guan) 規定,自然資源部繼續對鎢礦實行開采總量控製。8月1日,自然資源部發布了鎢礦開采總量控製及2024年指標,盡管開采總量控製指標較2023年有所上漲,但是供給端依然偏緊。
“盡管鎢指標在增加,但是受品位下降、產(chan) 量下降等因素影響,導致原料成本上漲。”上述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有機構統計,在供給側(ce) ,中國鎢精礦產(chan) 量持續收緊,鎢精礦庫存去化至曆史低位。
在供應偏緊的情況下,部分公司對外表示,將持續加大所屬礦權的資源勘探,加快礦山深部開拓建設,推動采礦權礦山及其周邊探礦權礦區的資源整合,進一步夯實資源基礎。加快礦山智能化建設,推進井下采選一體(ti) 智能化技術改造,提高礦山開采效率,以實現後續增儲(chu) 擴產(chan) 。
展望後市,上漲行情能持續多久?上海有色金屬網表示,綜合鎢市供需的基本麵現狀來看,目前供應端趨緊的局勢暫未改變,行業(ye) 對鎢價(jia) 的合理價(jia) 值也有所認可,將給鎢價(jia) 帶來供應端的支撐。然而部分硬質合金以及製品企業(ye) 訂單下降明顯,下遊需求不佳將壓製鎢價(jia) 的市場表現,預計在多空交織的基本麵影響下,鎢價(jia) 由供應端帶來的上漲幅度和時間長度均將受限。
中金公司研報顯示,鎢的消費主要由硬質合金、特鋼和相關(guan) 合金、鎢材、鎢化工及其他組成,占比分別為(wei) 65%、14%、12%和9%,一些新興(xing) 領域如光伏鎢絲(si) 目前的需求也有所回落,不過受益於(yu) 新興(xing) 需求、設備更新改造及穩增長政策推動,國內(nei) 鎢消費整體(ti) 向好。
例如,光伏鎢絲(si) 細分領域長期向好,據國家能源局及CPIA預測,2024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量同比增速可達20%至30%,2025年同比增速有望維持雙位數增長。同時,隨著單位生產(chan) 成本的下降,光伏鎢絲(si) 替代碳鋼絲(si) 的趨勢有望加速,行業(ye) 滲透率仍有上升潛力。
“隨著一些公司深耕硬質合金高附加值產(chan) 品,推進高端品牌發展戰略,加快向航空航天、新能源等重點行業(ye) 的應用領域進行產(chan) 品布局,也將拉動下遊對鎢的需求。”上述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證券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