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拓展應用場景 推進綠電消納傳統能源主產地實現綠色發展新跨越_米兰竞技足球俱乐部官网_米兰体育官方网页 中國國際礦業大會
首頁  |  行業風向  |   行業資訊  |  正文
積極拓展應用場景 推進綠電消納傳統能源主產地實現綠色發展新跨越
發表時間 :2025-02-17    來源:米兰体育官方网页

  在內(nei) 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一處沙漠光伏基地,一排排樁基和支架在沙漠中整齊排列,工人們(men) 正緊張有序地安裝電線,基礎設施建設步入尾聲。

  該項目位於(yu) 中國第七大沙漠——庫布其沙漠腹地,是國家第二批沙漠、戈壁、荒漠地區重點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之一,總投資約55億(yi) 元,占地近2.9萬(wan) 畝(mu) ,2023年9月開工,第一標段60萬(wan) 千瓦光伏施工基本完成。

  據項目實施方、內(nei) 蒙古綠晟新能源有限公司副經理海鐵成介紹,項目總裝機110萬(wan) 千瓦,建成後每年可向京津冀地區輸送綠電22億(yi) 千瓦時,有效減少標準煤用量80萬(wan) 噸,減少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排放量410餘(yu) 萬(wan) 噸。

  “我們(men) 計劃2025年底前實現110萬(wan) 千瓦項目並網發電,為(wei) 國家綠色低碳發展再添新績。”海鐵成說。

  這一沙漠光伏項目的加快推進,是作為(wei) 國家重要能源資源基地的內(nei) 蒙古自治區,為(wei) 加快能源結構轉型、應對氣候變化、助力實現“雙碳”目標而努力的一個(ge) 縮影。

  截至2024年底,內(nei) 蒙古新能源裝機達1.35億(yi) 千瓦,超過火電裝機,這意味著煤炭外送量、電力總裝機、電力外送量等指標多年領跑全國的內(nei) 蒙古,新能源裝機已成為(wei) 當地主體(ti) 裝機電源,能源結構轉型實現新跨越。

  近年來,內(nei) 蒙古充分利用豐(feng) 富的風能、太陽能資源,積極構建以風電、光伏等新能源為(wei) 主體(ti) 的新型電力係統,新能源裝機規模、發電量不斷增加。

  “去年自治區新能源累計發電量超2000億(yi) 千瓦時,其中外送電量600億(yi) 千瓦時。”內(nei) 蒙古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處處長王慜說,2025年,自治區將繼續加快推進新能源重點項目建設,力爭(zheng) 年內(nei) 新增新能源並網裝機4000萬(wan) 千瓦,新能源總裝機規模超過1.7億(yi) 千瓦。

  如何讓生產(chan) 出的綠電高效利用,進而助推生產(chan) 生活更加綠色低碳?內(nei) 蒙古積極拓展新能源應用場景,協同推進綠電本地消納、新型儲(chu) 能與(yu) 綠電外送。

  在推進高水平綠電消納上,內(nei) 蒙古2022年創新提出6類新能源市場化消納方式。其中,風光製氫規模已達107萬(wan) 噸/年。

  在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內(nei) 蒙古聖圓氫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製氫加氫站,僅(jin) 用15分鍾就能為(wei) 一輛重型卡車完成氫燃料加注。“我們(men) 用綠電生產(chan) 氫氣,純度高,又環保。”該公司製氫加氫站負責人蘇建軍(jun) 說,公司目前每小時可產(chan) 氫氣2000立方米,每天可加氫1噸,能滿足60輛氫能重卡的燃料需求。

  為(wei) 持續增加綠電消納場景,內(nei) 蒙古自治區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大綠電替代,帶動鐵合金、鋼鐵、銅、鋁、鋰等新型合金材料產(chan) 業(ye) 綠色轉型,建設全國最大的綠色高載能產(chan) 業(ye) 集聚區;加快綠電變綠氫、綠氨、綠醇,打造氫能產(chan) 業(ye) 先行區。

  對於(yu) 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發電“靠天吃飯”的不穩定情況,新型儲(chu) 能技術可有效解決(jue) 新能源發電與(yu) 生產(chan) 生活用電需求在時間和空間上的不匹配問題,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納水平。2024年,內(nei) 蒙古累計建成新型儲(chu) 能裝機1032萬(wan) 千瓦,今年力爭(zheng) 新開工裝機1000萬(wan) 千瓦,新投產(chan) 600萬(wan) 千瓦。

  內(nei) 蒙古還積極推進綠電外送。2023年,錫林郭勒盟境內(nei) 大型風電場生產(chan) 的近1億(yi) 度綠電,跨越1600多公裏,點亮杭州亞(ya) 運會(hui) 賽場。

  不久前,蒙西至京津冀直流送電端配套500千伏輸電項目在鄂爾多斯市開工建設。項目建成後,可解決(jue) 庫布其沙漠鄂爾多斯中北部1200萬(wan) 千瓦新能源的送出難題。

  國際能源署預計,從(cong) 現在到2030年,約60%的全球新增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將來自中國。隨著新能源開發潛力的不斷挖掘,新增裝機需求推動新能源裝備製造業(ye) 穩步發展。

  在內(nei) 蒙古,“風光氫儲(chu) ”裝備製造全產(chan) 業(ye) 鏈基本形成。呼和浩特市吸引大唐、國能、三峽等45家能源及裝備製造頭部企業(ye) 在呼和浩特設立區域總部或項目公司,阿特斯光伏產(chan) 業(ye) 園等新能源裝備製造項目落地開工。包頭市已聚集40多家晶矽光伏企業(ye) ,多晶和單晶矽產(chan) 能占全國的40%以上。

  包頭市還加快推動新能源裝備製造等企業(ye) 降碳減排,2024年與(yu) 英國標準協會(hui) 達成合作,加快建設國際碳足跡認證公共服務平台。

  去年11月,雙良矽材料(包頭)有限公司通過英國標準協會(hui) 核查,拿到國內(nei) 首張含綠電“碳足跡認證證書(shu) ”。碳足跡是指產(chan) 品的整個(ge) 生命周期所產(chan) 生的碳排放量總和,是衡量生產(chan) 企業(ye) 和產(chan) 品綠色低碳水平的重要指標。該公司副總經理王巍峰說,公司生產(chan) 的光伏產(chan) 品有60%到70%計劃出口,這張綠色“通行證”可為(wei) 產(chan) 品走向國外減免碳關(guan) 稅,提升企業(ye) 出口競爭(zheng) 力。

  在我國不斷發展綠色技術的進程中,內(nei) 蒙古持續作出努力。2025年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明確,內(nei) 蒙古將聚焦發電機、變流器、逆變器、係統集裝箱等核心零部件,力爭(zheng) 新能源裝備製造業(ye) 產(chan) 值突破2700億(yi) 元。(經濟參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