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cong) 學理上說清楚 在實踐上可操作
《地礦文化建設的理論與(yu) 實踐》出版發行
《地礦文化建設的理論與(yu) 實踐》一書(shu) 最近由中國大地出版社印製出版。
這本著作是作者應廣大讀者的要求與(yu) 建議,集納自己近年來研究與(yu) 探索地礦文化建設的理論與(yu) 實踐成果,並經過進一步整理、加工、修改與(yu) 補充而成的,包括作者撰寫(xie) 並在有關(guan) 報刊公開發表以及尚未刊發的文章計30篇,共50多萬(wan) 字,初步構成了地礦文化建設比較完整的內(nei) 容體(ti) 係。
這本書(shu) 的主要內(nei) 容包括:習(xi) 近平文化思想、習(xi) 近平重要回信精神及“兩(liang) 山理念”對地質文化建設的指導意義(yi) 與(yu) 作用;地質文化建設如何堅持黨(dang) 管意識形態;地質文化建設如何把信仰、價(jia) 值觀放在核心位置;我國地質文化發展簡史、地質精神與(yu) 地質優(you) 良傳(chuan) 統;地質文化的定義(yi) 、分類及內(nei) 容體(ti) 係;我國礦業(ye) 文化發展曆程及紅色基因;如何建設現代礦業(ye) 文明;如何講好中國地質、礦業(ye) 故事,增強礦業(ye) 新聞傳(chuan) 播影響力;繁榮地質文學藝術的重要性;全麵係統詮釋“礦業(ye) 開發”、“三光榮”“四特別”精神;如何塑造礦業(ye) 形象,進行國際礦業(ye) 文化交流;對新時代如何進一步加強地質、礦業(ye) 文化建設提出了建議。
眾(zhong) 所周知,地質工作是一項知識與(yu) 技術含量極高的科研工作,從(cong) 業(ye) 者大多需要接受高等院校的專(zhuan) 業(ye) 教育;又是一項需要經常到野外進行實地勘查,需要付出很強的體(ti) 力而且非常艱險的工作。原來,地質工作主要在陸地找礦、找水,為(wei) 國家重大工程建設項目摸清地下情況;現在,地質工作已經上天、下地,涉海,除了礦產(chan) 勘查之外,災害監測防治、生態環境治理、旅遊資源調查、水資源及土壤質量調查等,都已成為(wei) 地質工作的領域。
我國的地質事業(ye) 已經走過百餘(yu) 年的曆程。在地質工作的創建階段,地質工作的先驅們(men) 在國破山河碎的情況下,試圖通過地質調查、開發礦產(chan) 拯救民族於(yu) 水火,實現強國富民的理想,他們(men) 含辛茹苦,嘔心瀝血,開創了中國近代的地質事業(ye) ,他們(men) 是地質工作的先行者,是奠基者,他們(men) 的貢獻名垂青史。
新中國的成立開創了我國地質工作的新紀元。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英明領導下,地質工作者秉持“開發礦業(ye) ”“為(wei) 國建功”的忠誠和信念,以強烈的責任擔當,不辱使命,接續奮鬥,為(wei) 祖國尋找礦產(chan) 資源,開展各種地質工作,創造了彪炳共和國史冊(ce) 的非凡業(ye) 績。
那麽(me) ,一代又一代地質工作者不懼狂風暴雨、艱難險阻,他們(men) 跋山涉水、風餐露宿,為(wei) 國家尋找寶藏,進行野外勘探,他們(men) 憑的是一股什麽(me) 精神?是什麽(me) 給了他們(men) 永不枯竭的無窮的力量?
地質文化!
文化是一個(ge) 民族和國家持續健康發展的精神支撐,是最基本、最持久、最深遠的影響力量,也是一個(ge) 行業(ye) 凝聚共識、匯聚智慧、積蓄力量的重要基礎。在共和國的編年史裏,廣大的地礦職工以“開發礦業(ye) ”精神為(wei) 指引,在礦業(ye) 開發過程中建功立業(ye) 、報效國家的同時,也創造了豐(feng) 富的地礦文化,湧現出了大量地質題材的優(you) 秀文藝作品。比如:在歌曲方麵,上世紀五十年代,佟誌賢和曉河創作了歌曲《勘探隊之歌》;在影視方麵,上世紀60年代初,大型紀錄片《深山探寶》首次展現了地質隊員的形象。1979年,北京電影製片廠出品的人物傳(chuan) 記片《李四光》上映。以後,著名導演張藝謀拍攝了材電影《山楂樹之戀》,黃世英編劇了電影《羅布泊》等。在地質文學創作方麵,1977年10月,著名作家徐遲采寫(xie) 的報告文學《地質之光》,引起了讀者的廣泛注意和強烈反響作。改革開放以後,《亞(ya) 洲大路的新崛起》、《先行頌》《一級響應》等文學作品問世。近年來,又有《生死大營救》《探索第三極》《地球密碼》等長篇報告文學出版。這些文學文藝作品,反映了火熱的地質工作,塑造了地質工作者甘於(yu) 寂寞、不畏艱險、熱愛工作、無私奉獻的良好形象與(yu) 精神風貌。
與(yu) 此同時,凝煉出地質優(you) 良傳(chuan) 統,這其中,包括以“李四光精神”、“黃大年精神”、“萬(wan) 步炎精神”為(wei) 主的地質科學家精神;以“青藏精神”、“西口子精神”“夢想號精神”為(wei) 主要內(nei) 涵的地質調查文化;以“三光榮”精神、“山東(dong) 六隊精神”、“浙江地質七隊精神”為(wei) 主的地質勘查文化;以“鐵人精神”(大慶精神)、“四特別精神”(煤炭行業(ye) )、“鞍鋼精神”、“攀枝花精神”、“同煤精神”等為(wei) 主的礦山企業(ye) 文化,等等。這些文化內(nei) 涵豐(feng) 厚、相互交融卻又各具特色,成為(wei) 礦業(ye) 開發領域精神世界中一道絢麗(li) 的風景,進而又共同凝聚成代代相傳(chuan) 的地礦文化。這種文化將成為(wei) 一代又一代地礦人堅定理想、報效祖國的崇高理想,不畏艱難、甘於(yu) 奉獻的行為(wei) 風範,追求卓越、不求名利的價(jia) 值取向,成為(wei) 激勵與(yu) 支撐地質工作者精神的力量之源。
文化建設是培根鑄魂、凝神聚力的重要事業(ye) 。近年來,地質行業(ye) 在為(wei) 祖國尋找礦產(chan) 資源,開展各種地質工作的同時,高度重視地質文化包括地質文學的發展與(yu) 傳(chuan) 播,繼續傳(chuan) 承地質友良傳(chuan) 統,積極推進地質文化建設,形成了百花齊放的良好局麵。中國地質調查局專(zhuan) 門出台了《2023-2035年地質文化建設規劃》,有關(guan) 地勘單位也出台了不少政策。山東(dong) 省地礦局推出了“新時代英雄地質隊”創建活動,成立新時代英雄地質隊創建聯盟;湖北省地質局將地質文化建設列入“十四五”規劃,出台《關(guan) 於(yu) 深入推進“地質文化示範基地”創建活動的指導意見(試行)》,推出《爭(zheng) 做追光人——湖北地質在行動》活動;等等。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新時代以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麵對世所罕見的複雜局麵,麵對史所罕見的的風險挑戰,麵對世界範圍內(nei) 思想文化相互激蕩、我國社會(hui) 思想觀念深刻變化的趨勢,地質工作也麵臨(lin) 新形勢、新機遇與(yu) 新挑戰。地質文化是地質行業(ye) 文明程度的重要標誌,是體(ti) 現地勘行業(ye) 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核心要素。一個(ge) 係統、行業(ye) 、單位的文化一旦形成,就會(hui) 表現出較大的穩定性和傳(chuan) 承性,主導著這個(ge) 係統、行業(ye) 與(yu) 單位的發展方向。因此,大力推進地質文化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實踐價(jia) 值和現實意義(yi) 。
2022年10月2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給山東(dong) 地礦六隊全體(ti) 幹部職工重要回信中強調要大力弘揚愛國奉獻、開拓創新、艱苦奮鬥的優(you) 良傳(chuan) 統,這是對我國百年地質工作,特別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地質行業(ye) 形成的地質精神和地質優(you) 良傳(chuan) 統的高度概括和總結,值得我們(men) 永遠珍惜,永遠弘揚光大。在新時代,如何貫徹落實習(xi) 近平文化思想,挖掘地質文化內(nei) 涵,從(cong) 曆史與(yu) 現實表達、哲學與(yu) 科學思考、文化與(yu) 藝術內(nei) 涵等角度提煉地質文化,構築地質文化的內(nei) 容體(ti) 係,繼承與(yu) 弘揚地質優(you) 良傳(chuan) 統,為(wei) 應對地質工作麵臨(lin) 新形勢新挑戰、高質量發展提供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撐,是我們(men) 必須認真思考的重大問題。
不忘曆史才能開辟未來,善於(yu) 繼承才能善於(yu) 創新。地質文化不是靜止的曆史積澱,而是不斷豐(feng) 富和發展的時代產(chan) 物。麵對新形勢新任務,我們(men) 要把地質文化建設與(yu) 時代精神有效融合,緊跟時代步伐、回應時代需求、賦予時代內(nei) 涵,不斷在繼承中發展、在守正中創新。要在找礦突破和地質工作現代化的偉(wei) 大實踐中探索新方法、總結新經驗、培塑新典型、續寫(xie) 新傳(chuan) 統,讓地質文化圖譜更加豐(feng) 富、內(nei) 容不斷升華和拓展、內(nei) 涵更加深厚。
為(wei) 了進一步貫徹落實好習(xi) 近平文化思想,深入學習(xi) 、理解與(yu) 準確把握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回信的豐(feng) 富內(nei) 涵,更好地發揚、傳(chuan) 承地質優(you) 良傳(chuan) 統,為(wei) 新時代地質工作特別是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圍,應地勘行業(ye) 讀者建議與(yu) 要求,筆者匯編與(yu) 撰寫(xie) 了這本《地礦文化建設的理論與(yu) 實踐思考》(以下簡稱《地礦文化》)。
本書(shu) 出版旨在為(wei) 我國地質文化、礦業(ye) 文化建設提供有益的遵循、啟示或參考,適合地礦行業(ye) 的領導與(yu) 決(jue) 策人員、地勘單位與(yu) 礦山企業(ye) 的管理者及宣傳(chuan) 思想文化工作人員、地質及礦業(ye) 研究機構與(yu) 智庫、地礦類高等院校師生等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