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記者從(cong) 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獲悉,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實施以來,在財政部的大力支持下,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聯合全國27個(ge) 省(區、市)100餘(yu) 家調查單位、2000餘(yu) 名調查人員,根據礦產(chan) 資源采選冶新技術,開展了703個(ge) 在產(chan) 礦山、1148個(ge) 大中型礦區的資源儲(chu) 量再評價(jia) 工作,國內(nei) 镓、鍺、銦、金、鎳、鈷等15種礦產(chan) 共伴生、低品位資源再評價(jia) 工作取得重要成果,資源量大幅增長。
再評價(jia) 成果顯示,我國镓、鍺、銦等12種礦產(chan) 全國資源量顯著增加,與(yu) 保有資源量相比,鈷、錸新增資源量實現超100%增幅,鎳、銦新增資源量超30%增幅,镓、鍺、釩、鉀鹽等四種新增資源量超10%增幅。金、鉭、稀土、鋯礦種增幅也十分顯著。其中,金礦新增資源量超1200噸(相當於(yu) 新發現60個(ge) 大型礦床),釩礦超1200萬(wan) 噸(相當於(yu) 12個(ge) 大型礦床),鉀鹽超1.6億(yi) 噸(相當於(yu) 3個(ge) 大型礦床)。
共生資源是同一礦床內(nei) ,存在的兩(liang) 種或多種含量已達邊界品位、經濟技術評價(jia) 後可以實現工業(ye) 利用的礦產(chan) 資源。伴生資源是指賦存於(yu) 主礦產(chan) 的、未達工業(ye) 品位,但在選冶環節可以綜合回收利用的資源。長期以來,由於(yu) 綜合利用能力限製,我國部分共伴生資源得不到有效開發。
在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中,集中開展一批綜合利用攻關(guan) ,實現大量共伴生、低品位資源的經濟利用。通過再評價(jia) 工作,摸清共伴生、低品位資源家底,助力找礦突破增儲(chu) 上產(chan) ,實現了將一大批“呆礦”變“活礦”、小礦變大礦、一礦變多礦,將有效提高國內(nei) 礦產(chan) 資源保障能力。(新華社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