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舉(ju) 行。會(hui) 議分析當前經濟形勢,部署2025年經濟工作。會(hui) 議傳(chuan) 遞了哪些重要信息和政策信號?上海證券報記者梳理了11大看點,連線專(zhuan) 家進行權威解讀。
看點1 提及明年經濟發展預期目標 穩增長決(jue) 心凸顯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指出,明年要保持經濟穩定增長,保持就業(ye) 、物價(jia) 總體(ti) 穩定,保持國際收支基本平衡,促進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
會(hui) 議要求,明年要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守正創新、先立後破,係統集成、協同配合,充實完善政策工具箱,提高宏觀調控的前瞻性、針對性、有效性。
會(hui) 議在闡述總基調之前提出明年主要的經濟社會(hui) 發展預期目標,展現了決(jue) 策層穩增長的決(jue) 心,增量政策有望繼續推出。
中國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章俊表示,這表明中央將穩增長、穩就業(ye) 、穩物價(jia) 放到了更加優(you) 先的位置。
打好政策“組合拳”是亮點之一。會(hui) 議強調“把經濟政策和非經濟性政策統一納入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認為(wei) ,財政政策強調增量,貨幣政策重回寬鬆,各類政策將加大協同配合力度。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投資研究所研究員吳亞(ya) 平表示,今後會(hui) 加強和改進宏觀政策一致性評估,明年外部環境麵臨(lin) 更大的不確定性,要堅持以我為(wei) 主,要加強儲(chu) 備政策研究,發揮不同政策工具的組合作用。
看點2 提高財政赤字率
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提出,要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提高財政赤字率,確保財政政策持續用力、更加給力。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誌恒表示,財政政策延續“積極”的總基調,體(ti) 現了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但又強調“更加積極”,主要體(ti) 現在赤字率提高、專(zhuan) 項債(zhai) 和超長期特別國債(zhai) 規模提高。預計明年將明顯增加財政支出規模,提高財政支出增速,2025年的廣義(yi) 赤字率大概率高於(yu) 2024年。
中國財政學會(hui) 績效專(zhuan) 委會(hui) 副主任委員張依群表示,財政赤字率將在今年3%的基礎上有較大幅度提高,預計明年赤字率會(hui) 在3.5%至4%的區間,將會(hui) 釋放超5萬(wan) 億(yi) 元空間。
會(hui) 議要求,加大財政支出強度,加強重點領域保障。增加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zhai) ,持續支持“兩(liang) 重”項目和“兩(liang) 新”政策實施。
“預計新增超長期特別國債(zhai) 會(hui) 達到2萬(wan) 億(yi) 元,明年新增地方專(zhuan) 項債(zhai) 券發行規模如果不考慮今年已經出台的化解隱性債(zhai) 等政策因素,預計會(hui) 達到5萬(wan) 億(yi) 元左右,債(zhai) 券投資項目也會(hui) 進一步擴大和調整。”張依群稱。
在張依群看來,繼續實施大規模“兩(liang) 新”政策拉動消費,會(hui) 在擴麵、調整結構、加大力度等方麵下功夫,將設備更新等更多生產(chan) 性消費和以舊換新等生活性消費納入補貼範圍,手機、電腦等技術迭代、產(chan) 品更新快的商品將成為(wei) 重點,以達到穩消費、擴內(nei) 需、穩預期、促就業(ye) 的目標。繼續實施“兩(liang) 重”戰略擴大投資,中央和地方政府將會(hui) 采取超前投資方式對未來需要的重大戰略項目加大投資力度,以投資帶消費穩經濟促發展。
會(hui) 議提出,統籌推進財稅體(ti) 製改革,增加地方自主財力。
羅誌恒認為(wei) ,從(cong) 深化財稅體(ti) 製改革看,此輪改革的核心是上移事權和支出責任至中央政府,避免地方政府承擔過多的支出責任,從(cong) 而減少隱性債(zhai) 務的舉(ju) 債(zhai) 動機。當前財力端的問題仍很重要、亟待解決(jue) ,要積極推動增加地方自主財力,同時支出端的改革也有必要成為(wei) 本輪改革推進的重點。
看點3 實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 適時降準降息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提出,要實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將貨幣政策定調為(wei) “適度寬鬆”,與(yu) 日前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hui) 議精神一脈相承,改變了自2011年以來“穩健的貨幣政策”基調。
上海金融與(yu) 發展實驗室首席專(zhuan) 家、主任曾剛表示,從(cong) “穩健”調整為(wei) “適度寬鬆”,表明我國將通過更加積極的貨幣政策,提振經濟增長、緩解下行壓力,同時為(wei) 重點領域和結構性調整提供支持。
關(guan) 於(yu) 會(hui) 議提出的“適時降準降息”,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長、廣開首席產(chan) 業(ye) 研究院院長連平表示,這意味著明年降準降息有望加大力度。結合當前國內(nei) 外形勢與(yu) 流動性情況看,降準降息或將在今年底、明年初的時點落地。
“預計明年將降準0.5個(ge) 百分點,下調政策利率50個(ge) 基點,引導貸款市場報價(jia) 利率(LPR)下降25個(ge) 基點,從(cong) 而在總量上保障流動性合理充裕,在價(jia) 格上適度降低成本。”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梁斯認為(wei) ,“適時降準降息”將在提升金融機構信貸投放能力的同時,有效滿足企業(ye) 和居民資金需求,推動物價(jia) 水平企穩回升。
關(guan) 於(yu) 會(hui) 議提出的“探索拓展中央銀行宏觀審慎與(yu) 金融穩定功能”,曾剛認為(wei) ,宏觀審慎是中國人民銀行的重要職能之一。當前在金融領域仍存在一些潛在隱患,如特定市場風險積累、部分金融機構仍需改革化險等。中國人民銀行應密切關(guan) 注潛在風險點,同時根據各個(ge) 金融市場變化情況,持續完善宏觀審慎工具體(ti) 係,維護金融體(ti) 係整體(ti) 穩健運行。
會(hui) 議提出,要打好政策“組合拳”。明明表示,財政金融配合將成為(wei) 明年宏觀政策組合的主旋律。預計中國人民銀行將借助買(mai) 賣國債(zhai) 、買(mai) 斷式逆回購等創新工具支持財政政策發力,並通過再貸款等結構性工具支持產(chan) 業(ye) 政策發力。
看點4 深化資本市場投融資綜合改革
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提出,深化資本市場投融資綜合改革,打通中長期資金入市卡點堵點,增強資本市場製度的包容性、適應性。
在章俊看來,“深化資本市場投融資綜合改革”聚焦長遠發展,目標是通過持續推進資本市場改革、優(you) 化投資者結構以及完善直接融資機製,不斷提升資本市場的效率與(yu) 吸引力。改革不僅(jin) 為(wei) 創新型企業(ye) 提供更加便捷的融資渠道,還通過吸引中長期資金入市,提高市場穩定性與(yu) 資源配置效率,助力經濟轉型升級。
華福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燕翔認為(wei) ,這為(wei) 未來資本市場發展明確了改革方向,即堅持用改革的辦法破解資本市場存在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綜合改革有望在投資端融資端協同展開,加大中長期資金入市力度,全方位提高資本市場各參與(yu) 方的專(zhuan) 業(ye) 能力與(yu) 參與(yu) 意願。
燕翔表示,未來值得關(guan) 注的改革方向包括:切實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培育一大批高質量上市公司;完善資本市場定價(jia) 機製和退出機製;發展壯大耐心資本,擴大養(yang) 老金入市比例;進一步加大分紅回購力度,提高投資者回報;加強監管防範風險,構建全方位立體(ti) 化市場監管體(ti) 係;加強投資者保護和教育,合理引導投資者行為(wei) 。
在章俊看來,優(you) 化投資者結構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政策將著力吸引中長期資金入市,例如保險資金、養(yang) 老金等穩健型資本,在進一步增強市場韌性的同時,也將平抑短期波動,推動資本市場走向更加健康、理性的發展路徑,為(wei) 市場長期穩定注入強大動力。
看點5 擴內(nei) 需被置於(yu) 首位 政策將加大力度
在明年經濟工作的重點任務中,擴內(nei) 需被置於(yu) 首位。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提出,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nei) 需求。
“目前,國內(nei) 需求端複蘇整體(ti) 落後於(yu) 供給端,擴大內(nei) 需是暢通國內(nei) 循環、促進經濟平穩可持續運行的內(nei) 在要求。”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表示。
擴內(nei) 需中,消費是重點。會(hui) 議提出,“實施提振消費專(zhuan) 項行動,推動中低收入群體(ti) 增收減負,提升消費能力、意願和層級”“加力擴圍實施‘兩(liang) 新’政策,創新多元化消費場景,擴大服務消費,促進文化旅遊業(ye) 發展”。
對於(yu) 下一步的政策方向,章俊表示,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有望全麵擴圍擴容,居民消費潛力有望進一步釋放。
投資方麵,會(hui) 議明確“提高投資效益”。“這意味著2025年投資工作的主要目標不是大幅提高投資增速,而是更加注重投資效益,既包括經濟效益,也包括社會(hui) 效益、生態效益和安全效益。”東(dong) 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
財政和貨幣政策也將支持全方位擴大國內(nei) 需求。在王青看來,2025年用於(yu) 項目建設的新增地方政府專(zhuan) 項債(zhai) 發行規模有望達到3萬(wan) 億(yi) 元左右。與(yu) 此同時,2025年地方政府基建投資能力將有效釋放。
看點6 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chan) 力發展
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提出,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chan) 力發展,建設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加強基礎研究和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超前布局重大科技項目,開展新技術新產(chan) 品新場景大規模應用示範行動。開展“人工智能+”行動,培育未來產(chan) 業(ye) 。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科研信息部副部長劉向東(dong) 表示,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的核心要素。以人工智能為(wei) 代表的數字技術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的先機和驅動力量,要加快開展人工智能+行動,打造更多智能驅動的應用場景,推動人工智能的跨界融合和創新應用。
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政治經濟學研究所所長吳垠表示,人工智能是一次新的工業(ye) 革命,要用好人工智能大模型,為(wei) 各行各業(ye) 賦能,提升社會(hui) 生產(chan) 效率。
會(hui) 議提出,加強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健全多層次金融服務體(ti) 係,壯大耐心資本,更大力度吸引社會(hui) 資本參與(yu) 創業(ye) 投資,梯度培育創新型企業(ye) 。
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金融學講席教授田軒認為(wei) ,建設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需要健全多層次金融服務體(ti) 係。通過健全資本市場服務功能,提供多元化金融產(chan) 品和服務,為(wei) 科技創新和產(chan) 業(ye) 升級提供充足的資金保障,不斷激發各類創新主體(ti) 的活力,形成“科技—產(chan) 業(ye) —金融”的良性循環。
會(hui) 議提出,綜合整治“內(nei) 卷式”競爭(zheng) ,規範地方政府和企業(ye) 行為(wei) 。
劉向東(dong) 說,“內(nei) 卷式”競爭(zheng) 是對社會(hui) 資源的浪費,需要正本清源,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jue) 定性作用,同時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防止市場失靈,對出現的惡性競爭(zheng) 的苗頭及時止住,引導大家轉向科技研發領域的競賽,使科技創新和產(chan) 業(ye) 發展進入良性的循環賽道。
看點7 推動標誌性改革舉(ju) 措落地見效
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提出,“發揮經濟體(ti) 製改革牽引作用,推動標誌性改革舉(ju) 措落地見效”“高質量完成國有企業(ye) 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出台民營經濟促進法”“開展規範涉企執法專(zhuan) 項行動”“加強監管,促進平台經濟健康發展”“統籌推進財稅體(ti) 製改革,增加地方自主財力”。
田軒表示,會(hui) 議明確要求推動標誌性改革舉(ju) 措落地見效,意味著明年財稅體(ti) 製改革、金融體(ti) 製改革、國企改革、科技創新體(ti) 製改革、社會(hui) 保障製度改革等一係列重大改革舉(ju) 措有望推出。
會(hui) 議提出,製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指引。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蘇劍表示,包括資本、勞動力和土地,以及信息和科學技術的流動,需要進一步打破地方保護和行業(ye) 壁壘,接下來的改革預計會(hui) 涉及土地製度改革、投融資體(ti) 製改革、戶籍製度改革等。
中泰證券研究所政策團隊首席分析師楊暢表示,會(hui) 議進一步釋放了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信號,營造有利於(yu) 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環境。
看點8 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 穩外貿、穩外資
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提出,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穩外貿、穩外資。有序擴大自主開放和單邊開放,穩步擴大製度型開放,推動自由貿易試驗區提質增效和擴大改革任務授權,加快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核心政策落地。積極發展服務貿易、綠色貿易、數字貿易。深化外商投資促進體(ti) 製機製改革。穩步推進服務業(ye) 開放,擴大電信、醫療、教育等領域開放試點,持續打造“投資中國”品牌。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完善海外綜合服務體(ti) 係。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yu) 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員潘圓圓表示,會(hui) 議提出“有序擴大自主開放和單邊開放”,展現了我國對外開放的決(jue) 心。麵對困難和挑戰,中國仍然積極探索和其他國家合作共贏,成為(wei) 動蕩國際環境下的“穩定器”。
“當前我國吸引外資的結構發生了變化,服務業(ye) 吸引外資的潛力很大。因此,下一步的政策重點是服務業(ye) 進一步開放。”潘圓圓認為(wei) ,依托中國國內(nei) 大市場和產(chan) 業(ye) 優(you) 勢,我國吸引外資和對外投資的後勁較足。此外,我國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的投資空間仍較大,未來相關(guan) 配套服務應及時跟進,包括完善海外綜合服務體(ti) 係等舉(ju) 措的落實。
中國信息協會(hui) 常務理事朱克力表示,“有序擴大自主開放”意味著我國將更加注重開放的主動性和自主性,根據自身發展需要和國際形勢變化,穩步推進對外開放。“深化外商投資促進體(ti) 製機製改革”,則彰顯了我國進一步優(you) 化外商投資環境、吸引外資的決(jue) 心。
“這將有助於(yu) 提升我國對外開放的水平和質量,推動形成全麵開放新格局,為(wei) 外資企業(ye) 提供更加便利和公平的經營環境,促進國內(nei) 外市場深度融合與(yu) 共同發展。”朱克力說。
看點9 持續用力推動房地產(chan) 市場止跌回穩
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提出,有效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牢牢守住不發生係統性風險底線。持續用力推動房地產(chan) 市場止跌回穩,加力實施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充分釋放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潛力。
上海易居房地產(chan) 研究院副院長嚴(yan) 躍進認為(wei) ,會(hui) 議強調“穩住樓市”的導向,延續了此前中央政治局會(hui) 議精神,也進一步說明2025年房地產(chan) 工作要強調“穩”。
會(hui) 議明確,持續用力推動房地產(chan) 市場止跌回穩,加力實施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在嚴(yan) 躍進看來,“用力”“加力”意味著2025年房地產(chan) 相關(guan) 政策將持續開展,真正促進房地產(chan) 全麵和可持續止跌回穩。
會(hui) 議明確,合理控製新增房地產(chan) 用地供應,盤活存量用地和商辦用房,推進處置存量商品房工作。“當前對於(yu) 增量和存量之間的工作重心和定位變化,總體(ti) 上是緣於(yu) 房地產(chan) 市場供求關(guan) 係發生的重大變化。嚴(yan) 控增量和優(you) 化存量,既是消化庫存的重要體(ti) 現,也是防範風險的重要抓手。”嚴(yan) 躍進說。
看點10 穩妥處置地方中小金融機構風險
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提出,穩妥處置地方中小金融機構風險。
“過去一段時間,中小金融機構的風險處置化解有序推進。”曾剛表示,總體(ti) 思路是通過兼並重組減量提質,即在合並重組過程中補充資本,一方麵有效處置存量風險,另一方麵通過合並之後形成的規模效應來提升新機構應對競爭(zheng) 及風險的能力。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長、上海交通大學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劉曉春認為(wei) ,應在確保金融安全運行的基礎上化解相關(guan) 機構風險,措施上可能會(hui) 以增資、重組、並購為(wei) 主。
董希淼建議,堅持“因地製宜”原則,認真按照“一省一策”要求,設計中小銀行改革化險的具體(ti) 方案。同時,中小銀行應強化主體(ti) 責任意識,提升公司治理水平。他還建議,金融監管部門采取更多措施,支持中小銀行更好地建立資本補充長效機製,提高相關(guan) 機構長期可持續發展的穩健性。
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李廣子表示,會(hui) 議把中小金融機構等風險作為(wei) 未來一段時期風險處置的重點,為(wei) 進一步做好金融風險處置工作明確了重點、指明了方向。
看點11 加大區域戰略實施力度
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提出,加大區域戰略實施力度,增強區域發展活力。
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副院長王昌林表示,麵對新形勢,應更好實施新型城鎮化戰略。通過更好實施區域戰略、發揮經濟大省挑大梁作用,可以更好推進新型城鎮化,加快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的市民化,助力擴大內(nei) 需,促進我國經濟回穩向好。
會(hui) 議提出,支持經濟大省挑大梁,鼓勵其他地區因地製宜、各展所長。深化東(dong) 、中、西、東(dong) 北地區產(chan) 業(ye) 協作,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和灣區經濟。
王昌林表示,經濟大省應該發揮支撐作用,在促進經濟回升向好中更好發揮優(you) 勢基礎和潛力。例如,可以發揮好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等區域的引擎作用,發揮好海南自由貿易港等地的開放作用,繼續推進現代化都市圈建設。
中國通信工業(ye) 協會(hui) 兩(liang) 化融合委員會(hui) 副會(hui) 長吳高斌表示,支持經濟大省挑大梁,意味著國家將加大對經濟大省的支持力度,充分發揮其在國家經濟發展中的龍頭作用。這不僅(jin) 有助於(yu) 穩定經濟增長,還有利於(yu) 優(you) 化產(chan) 業(ye) 結構,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同時,各地要根據自身優(you) 勢,發揮特色,實現差異化發展。”吳高斌認為(wei) ,這將有助於(yu) 激發各地區的發展活力,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吳高斌還表示,“深化東(dong) 、中、西、東(dong) 北地區產(chan) 業(ye) 協作”旨在推動區域間產(chan) 業(ye) 協同發展,優(you) 化產(chan) 業(ye) 布局,提高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力。通過深化產(chan) 業(ye) 協作,有望實現區域經濟共贏發展。(上證證券報 記者 李苑、陳芳、張瓊斯、範子萌、李雁爭(zheng) 、於(yu) 祥明、梁銀妍、湯立斌、韓宋輝、常佩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