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地礦局地熱資源勘查紀實_米兰竞技足球俱乐部官网_米兰体育官方网页 中國國際礦業大會
首頁  |  會員風采  |   會員動態  |  正文
內蒙古地礦局地熱資源勘查紀實
發表時間 :2014-07-24    來源:地礦局


  日前,呼和浩特畢克齊南恰台吉村地熱井施工現場熱鬧非凡,由內(nei) 蒙古地勘基金出資,內(nei) 蒙古地礦局所屬地勘七院實施的畢克齊地區地熱資源預可行性勘查項目成功成井出水,井深2400米,出水溫度達到65攝氏度。通過地熱水取樣分析,比照醫療熱礦泉水標準,該井偏矽酸達到有醫療價(jia) 值濃度和礦水濃度,氟達到礦水濃度,可命名為(wei) 氟水。

  一位老鄉(xiang) 告訴記者,村子裏每家每戶院裏都有一口水井,但井水很鹹很澀,隻能湊合給牲畜喝,人喝水要跑很遠的路去拉。“這下可好了,村裏來了地質隊員,找到了地熱水,真是做了件造福後代的好事。”

  專(zhuan) 家論證認為(wei) ,該井水量大、水溫高、水質好,是近年來內(nei) 蒙古地熱勘查發現最好、最理想的自流井,充分體(ti) 現了內(nei) 蒙古地熱勘查技術已走向成熟。而這,隻不過是內(nei) 蒙古地礦局近年來潛心研究地熱資源勘查取得的輝煌業(ye) 績中的“驚鴻一瞥”。

  畢克齊地區探出高質量地熱水

  距離呼和浩特西約35公裏處的畢克齊鎮,是中國西部主要衛星城市之一,也是抗日根據地紅色旅遊示範區。打出地熱井的恰台吉村就坐落於(yu) 該鎮北什軸鄉(xiang) 。該井地熱水自流量為(wei) 每天1500立方米,水頭高出地表約40米;抽水試驗降深40.3米,穩定產(chan) 量為(wei) 每天2784立方米。按照所做最大降深40.3米抽水試驗出水量為(wei) 每天2784.0立方米計算,其單井產(chan) 能為(wei) 7620千瓦。以年開采300天計算,每年可利用熱能1.98×108兆焦,相當於(yu) 6758噸標準煤。

  項目負責人楊子龍告訴記者,該井穩定產(chan) 量大、水溫高,具有重大的開發利用價(jia) 值。該井成功出水,進一步證明呼包平原蘊藏著豐(feng) 富的地熱資源,開采潛力巨大。開發利用地熱資源,有利於(yu) 哈達門高原牧場旅遊區、五道溝農(nong) 家樂(le) 民俗旅遊區、阿拉坦汗義(yi) 子恰台吉封地、古刹喇嘛洞召等地的養(yang) 生、休閑、旅遊產(chan) 業(ye) 的發展。這口井的開發利用必將為(wei) 內(nei) 蒙古呼包鄂經濟圈發展增添新的動力。

  “我在井口接水測溫,手上被燙了好幾處。同位素樣品取完,我才發覺自己手上燙起了一層皮。” 雖然受了皮肉之苦,談到這口地熱井,作為(wei) 技術負責的楊子龍還是特別開心。

  推進地熱資源勘查與(yu) 綜合利用

  內(nei) 蒙古是嚴(yan) 重缺水地區,很多地方要打出一眼供百姓生活的水井都很不容易,找地熱的難度可想而知。麵對資源和環境的雙重壓力,近年來國家大力倡導低碳經濟,鼓勵新能源產(chan) 業(ye) 的發展。地熱資源是一種可再生的清潔能源,隨著其開發利用技術的日益成熟,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日趨顯著,自然也成為(wei) 了目前新能源大家族中的寵兒(er) 。

  據資料記載,我國從(cong) 上世紀70年代初期就開始了較為(wei) 係統的地熱資源普查勘探工作,但是在我國的能源結構中,地熱資源利用占比不足0.2%,而且大部分地熱井的鑽探初衷僅(jin) 僅(jin) 是為(wei) 了滿足日常生活需要,熱能利用效率低、資源浪費嚴(yan) 重,更談不上能源化和產(chan) 業(ye) 化開發。地處偏遠、經濟欠發達的內(nei) 蒙古,地熱資源的勘查開發起步要更晚一些。內(nei) 蒙古地礦局1999年在呼和浩特市成功鑽探出第一眼地熱井,開啟了內(nei) 蒙古地質勘查向地熱資源進軍(jun) 的大幕。該井混合自流量每天超過110立方米,自流井孔口溫度50攝氏度。為(wei) 綜合利用地熱資源,2003年,內(nei) 蒙古地礦局投資3000多萬(wan) 元籌建了水月城溫泉大廈,成為(wei) 目前呼和浩特唯一一處集休閑、洗浴、溫泉理療等為(wei) 一體(ti) 的多功能的地熱礦泉洗浴理療中心。

  十幾年來,在國土資源部、內(nei) 蒙古自治區黨(dang) 委政府和國土資源廳的諸多領導及專(zhuan) 家的關(guan) 懷支持下,內(nei) 蒙古地區的地熱勘探開發利用工作蓬勃發展,不僅(jin) 在地熱資源勘查、地熱資源綜合利用方麵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同時形成的一大批重要理論成果和實踐經驗,為(wei) 地熱資源的可持續開發利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內(nei) 蒙古地礦集團總工程師趙士寶介紹說,目前開展的這些地熱普查項目基本上都在空白區。僅(jin) 2015、2016兩(liang) 年,在地勘基金的大力支持下,內(nei) 蒙古地礦局就在自治區境內(nei) 開展了大量的地熱資源普查工作,在烏(wu) 拉特前旗烏(wu) 梁素海地區、通遼市科爾沁區東(dong) 郊、通遼市開魯縣開魯鎮、奈曼旗大沁他拉地區、烏(wu) 海市海勃灣農(nong) 業(ye) 科技景區等地成功施工地熱井9眼。

  一眼溫泉帶動一方發展

  霍建華是內(nei) 蒙古地勘七院水文普查項目負責人之一。年僅(jin) 26歲的他,在找地熱的路上摸爬滾打。他說,野外工作艱辛不易,但每當看到熱泉湧動的那一刻,一股成功的喜悅就會(hui) 湧上心頭。

  2014年,霍建華帶領的項目組承擔了阿爾山市白狼地區地熱普查,成功實施一眼地熱井。內(nei) 蒙古阿爾山市白狼鎮地區屬大興(xing) 安嶺林區,每年9月20日至第二年5月10日為(wei) 寒凍期,工作時間極短,地麵物探工作量大、工期短。

  阿爾山市成名於(yu) 水,地熱水因天然出露,用其洗浴對身體(ti) 大有益處。隨著當地旅遊業(ye) 的發展,已有的天然出露的地熱水不能滿足市場需求。當地政府曾委托有關(guan) 單位施工過多眼地熱井,但都沒打出地熱水。工區野外溫度低於(yu) 零下20攝氏度,工人穿著大棉衣在帳篷裏都抵擋不了寒冷。由於(yu) 天氣過於(yu) 寒冷,泥漿粘稠,機械也難以正常運轉。侵入岩地層堅硬,鑽速隻能達到每小時1米。普通地層3個(ge) 月就可以完工,在這種地層硬是鑽了14個(ge) 月。

  從(cong) 事30多年水文地質普查工作的專(zhuan) 家楊少勇,對白狼地區地熱勘查項目感受更深。他說,放眼內(nei) 蒙古乃至全國,在基岩區勘探出地熱水的項目很多,經檢查含有益元素的例子也不少,但是在一眼基岩區地熱井中,檢測出5種有益元素的實屬稀有,尤其是鋅含量達到飲用天然礦泉水標準,這在內(nei) 蒙古地熱勘查史上是重大突破,在全國地熱普查工作中也是一大亮點。

  霍建華說,有一件事令他記憶猶新,終身難忘。

  在距離內(nei) 蒙古四子王旗北100多公裏的腦木更蘇木地區施工時,施工一眼地熱井需占5畝(mu) 草地,這是60多戶牧民的集體(ti) 草地。霍建華通過旗地方國土資源局聯係了四子王旗旗長和腦木更蘇木鄉(xiang) 長,組織牧民做動員工作,想盡了一切辦法,征得每戶牧民的同意後,才開始施工。“有一天與(yu) 牧民協商太晚,導致無法返回駐地,我們(men) 隻好租了牧民一間空餘(yu) 的房,因房屋老舊年久失修,隻能燒著羊糞取暖,那味道,太難忘了。”霍建華說。

  腦木更工作區附近嚴(yan) 重幹旱,牧民喝水都困難,更別說施工用水。項目組通過積極協商,從(cong) 十幾公裏外的井內(nei) 買(mai) 水,每噸水都十幾元。由於(yu) 鑽遇地層泥岩較多,井壁上動輒黏附5~6厘米的泥皮,嚴(yan) 重影響了井內(nei) 正常出水。項目組成員積極商討解決(jue) 辦法,為(wei) 保險起見,最終采用傳(chuan) 統辦法(衝(chong) 孔)刮去泥皮,單是這項工作,就耗費了近2個(ge) 月時間。

  在內(nei) 蒙古地礦局總工程師趙士寶辦公室的牆上,巨幅的內(nei) 蒙古地圖上每一眼地熱井都用紅色的圓點標注著,一個(ge) 、兩(liang) 個(ge) 、三個(ge) ……越來越多的紅色在內(nei) 蒙古的版圖上鋪展開來。趙士寶欣慰地說,一眼普通的水井可以養(yang) 活一個(ge) 村莊的百姓,可以讓上千畝(mu) 農(nong) 田豐(feng) 收,而一眼溫泉可以帶動一方發展、帶動地方經濟。

  從(cong) 內(nei) 蒙古第一眼地熱井誕生,到無數個(ge) 優(you) 質地熱井的成功出水,內(nei) 蒙古地礦局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