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地質礦產勘查局313地質隊
會員級別 :會員單位 省份:安徽省 網址:https://ah313.cn/
安徽省地質礦產勘查局313地質隊由原337地質隊(成立於1956年)和原313地質隊(成立於1969年)於1990年合並成立,是省屬基礎性、公益性和戰略性地質勘查事業單位,隊部位於安徽省六安市。曾獲原地質部嘉獎令、安徽省發展黃金工業先進集體等榮譽,2012年獲“全國模範地勘單位”、“首屆中國百強地質隊”稱號,2013年榮膺中國國際礦業大會最佳勘查獎,是第九屆、第十屆“安徽省文明單位”,安徽省勞動關係和諧企業。現有在職職工410餘人,各類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130餘人。其中,教授級高工9人,享受國務院津貼專家2人,大國工匠年度人物1人,安徽省首批學術和技術帶頭人1人,李四光地質科學獎獲得者1人,中國青年地質科技獎金錘獎獲得者1人,中國地質學會第二屆野外青年地質貢獻獎——金羅盤獎獲得者1人。2008年通過ISO9001:2000質量管理體係認證和GB/T28001-201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係認證。擁有區域地質調查、固體礦產勘查、地質鑽(坑)探、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地質災害防治工程監理、岩土工程勘查等6項甲級資質和液體礦產勘查、水工環地質調查、地球物理勘查、地質實驗測試、地球化學等7項乙級資質。隊屬公司擁有地基與基礎工程專業承包一級、隧道工程專業承包二級、地質災害治理施工甲級、地質災害施工設計乙級、爆破作業二級、工程勘察乙級、測繪乙級(含航空攝影)以及市政工程、水利水電施工總承包三級、房地產開發等資質。擁有GDP32Ⅱ/2瞬變電磁係統、FU01無人機係統、DATMatrix測繪軟件係統等各類儀器設備680餘台(套)。建隊以來,先後發現礦產56種,累計勘查評價各類礦床和礦點300餘處,提交小型規模以上礦床70餘處。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項,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安徽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1項、四等獎1項,安徽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首屆安徽省博覽會金獎2項,原地礦部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5項、四等獎4項,其他廳局級獎勵近30項。曾發現華東第一、全國第五的霍邱鐵礦,以及金寨縣汞洞衝鉛鋅礦、霍山金礦等礦床。2006年,《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發布,313地質隊抓住這難得的曆史發展機遇,實現了地質找礦的快速突破。在“就礦找礦”理論的指導下,通過攻深找盲、探邊摸底,新發現劉寺、付老莊、堰灣、付家圩、萬莊等5個中型以上鐵礦床,周油坊、周集鐵礦的深部及外圍也取得突破,使霍邱鐵礦田新增資源量近9億噸。在大別山區重點實施了金、鉬、鉛鋅等多金屬礦找礦工作,2011年探明亞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安徽省金寨縣沙坪溝鉬礦,鉬精礦量達245萬噸,實現了大別山東段地質找礦的重大突破,名列當年全國十大找礦成果之首。成功實施老礦山接替資源找礦,在琅琊山銅礦深部取得突破,新增銅金屬量8萬餘噸,延長了礦山服務年限。受六安市人民政府委托,以99.525的高分,圓滿完成安徽大別山(六安)國家地質公園的申報。在特種鑽探、深部鑽探方麵優勢明顯,擁有國際先進、國內一流的鑽探技術和裝備。共獲國家專利16項,國家計算機軟件著作權1項,出版鑽探技術專著3部。承擔了《上海地麵沉降檢測技術與重大典型建築密集區地沉防治研究》《深部礦體勘探鑽探技術方法及設備研究》《高效長壽命金剛石鑽頭研製》《頁岩氣勘探鑽探關鍵技術研究》《特殊地層取芯(樣)機具及施工技術研究》等重點科研項目以及汶川地震斷裂帶科學鑽探WFSD-3孔、江西贛州於都南嶺3000米科學鑽探NLSD-1孔、安徽廬樅盆地3000米科學鑽探LZSD-1孔等高精尖鑽探施工項目。新的時期,313地質隊緊緊圍繞國家和省市有關地質工作的部署,堅持政策導向、市場導向和優勢導向,轉變發展理念,注重科技創新,強化公益服務職能,努力拓展礦產地質、農業地質、旅遊地質、災害地質、城市地質、新能源勘查、市政工程、隧洞爆破、地理信息測繪等領域,走出一條技術領先、服務優質、管理規範的健康發展之路,為努力建成新型地勘單位而奮鬥。